从穷小子到高富帅,零跑汽车的财务逆转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。
2025年8月18日,这家曾被戏称为“价格屠夫”的新势力车企交出一份震惊行业的半年报:营收242.5亿元、毛利率飙升至14.1%、现金储备高达295.8亿元,并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。
在众多新能源车企仍在亏损泥潭中挣扎之际,零跑一跃成为继理想之后第二家实现半年盈利的中国新势力。
漂亮的盈利数字背后,零跑到底做对了什么,成了很多亏损造车企业迫切想知道的秘密。
零跑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堪称完美:净利润由负转正,达到3303万元人民币,与2024年同期22.12亿元的亏损形成强烈反差。
这一跨越背后是多重指标的突破:营收同比激增174%至242.5亿元,毛利率从1.1%跃升至14.1%,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。更值得关注的是现金流状况——经营活动现金流达28.6亿元,自由现金流8.6亿元,手握现金储备295.8亿元,较2024年底增长44.8%。
资本市场迅速做出反应。财报发布当日股价上涨4.2%,反映出市场对其“盈利拐点”的认可。这意味着零跑已跨越“烧钱换增长”的初创期,迈入可持续经营的新阶段。
支撑财务数据的核心是爆发式增长的交付量。上半年零跑共交付22.17万辆新车,同比增幅高达155.7%,平均每分钟卖出约8辆车。
销量结构揭示其成功密码:C10上市16个月全球交付突破15万台,连续3个月稳居新势力中型SUV销冠;C11四年累计销量超25万台,将激光雷达、800V超充等技术下探至15-20万元区间。新车型同样锐不可当——B10上市次月交付破万,创品牌最快纪录;B01上市72小时订单超1万台。
爆款矩阵的形成得益于独特的“科技普惠”定位。当行业在高端市场内卷时,零跑将激光雷达配置门槛击穿至9万元以下,650km续航车型定价控制在12万以内。
尽管财报亮眼,零跑仍需直面三重挑战,盈利根基尚需巩固:0.3亿元净利润对应22万辆销量,单车盈利仅135元,抗风险能力仍显薄弱。
全球化进程暗藏变数:欧盟碳关税政策调整、东南亚市场竞争加剧都可能冲击其海外扩张步伐。而技术迭代压力同样紧迫——特斯拉Model 2即将入局中端市场,城市NOA落地进度关乎智能化竞争力。
成本控制能力将决定盈利持续性。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曾预言:“中大型SUV未来售价五六万元完全合理”。要实现这一颠覆性目标,需在规模化与技术创新间找到更精妙的平衡点。
发表评论